首页 > 动态 >

高考再次证明:小学欠下的“阅读账”,迟早是要还的

发布时间:2023-06-30 08:45:33 来源:当代教育家

本文共3800字,阅读约需8分钟

请关注并星标当代教育家传媒”

不再失联


(相关资料图)

作者:枳为橙

来源:中学生听书 (ID:tingshu2018)

2023年高考,语文作文题再次刷屏,成为全网热议的焦点。

全国甲卷的“掌控时间和时间仆人”的思辨,有的孩子看完直呼头疼:确定了立意,却拿不出论据。全国乙卷的“吹灭别人的灯,不会让自己更光明……”,主题看似简单,但也很考验考生的见识以及思想高度。

新课标Ⅰ卷“故事的力量”,可发挥空间大,却有不少人表示:“讲故事不难,但是把故事讲好很难”。新课标Ⅱ卷的“安静一下不被打扰”,立意不好把握,想写得出彩也得有深厚的表达功底,不然就容易写成流水账……

2023年高考作文再次证明:不做好阅读积累,步步都是难关。

1

请告诉孩子:

你欠下的阅读账,都会变成未来路上的坑

歌德在《少年维特的烦恼》中写过一句话:

现实生活中,有不少孩子用自己的成长历程,深深地验证了这句话的真实性。在每个孩子的学习生涯,所付出的,和终将得到的,本就是因果关系。若是从小不把“阅读”当回事,最关键的时刻总是“大脑一片空白”。若是种下了“懒惰”的因,总有一天要收获“积懒成笨”的果。

前段时间,参加一场同学聚会时,听一位老同学谈起了近期的烦恼:

她儿子上小学时,成绩还算是比较优异,经常考高分,于是她和丈夫就变得慢慢不再紧抓孩子的学业。平时写完作业,孩子想玩会手机就让他玩一会儿;寒暑假里,孩子想放松看电视就让他尽情看。

他们原本给孩子买了一些课外书和绘本,但总觉得把课上学的东西学好了就行,课外阅读并没有严加督促,那些书籍上不仅没有翻开过封面,还落满了灰。

小学那几年,这样的教育模式似乎并无大碍,孩子的学习成绩也一直保持着稳定的水平。可上初中后,她儿子一次比一次考试成绩差,好几门都考不及格。

以前儿子声称最简单的语文,现在常常不知道如何下笔,甚至还会理解错题目的意思,作文跑题是常事,“无话可说”时还会将“网络词汇”写进试卷里。开过家长会后,老师建议他们应该陪着孩子尽快养成阅读的习惯,课后应该多读书、多积累、多练习。可由于儿子习惯了放学就玩手机,早已沉迷上了游戏,如今又正处于青春期,一言不合就摔门而出,阅读这件事一直难以进行下去。

当别的孩子熟练地背古诗词时,她儿子一张口只有“奥利给、yyds”这类网络流行语。当别的孩子知识储备量越来越大时,她儿子面对逐渐繁重的学业却不知从何学起。这个小时候常被众人夸赞的聪明孩子,终究还是没躲开“中考分流”到职高的结局。

时间是检验结果的最佳标准,你今天不好好在阅读上下功夫,待时间流逝,剩下的只有后悔。

阅读,是一个积少成多的过程。没有量的积累,就难见质的变化;没有知识的储备,就难有思维的提升;没有年少的坚持,就无法收获未来的硕果。

教育路上,督促孩子坚持阅读,引导孩子爱上阅读,是父母不可忽视的责任。请告诉孩子:千万不要欠下阅读账,不要为人生路留下难以填补的深坑。

2

别等拉开差距才明白:

得语文者得天下,常阅读者积好运

知乎上有个提问:都说年轻人应该多见世面,那把钱拿来多读书,还是环游世界更划算?有个高赞回答一针见血:“在没有充分知识作为前提的情况下,即使行了万里路,也不过只是邮差而已。”细想来,的确如此。人若是书读得不够,认知不足,是很难看清世界的全貌的。

而那些爱读书、注重阅读的人,在每一本书里就已行万里路,为自己的人生打下坚实的基础,积攒了更多的好运气。那些真正出色的孩子,无论是课上的学习,还是课后的拓展,都下足了功夫,用尽了全力。

不知你是否还记得曾经的高考状元谢欣颖:2020年,她以高考总分726分的优异成绩,创造了“三元及第”的奇迹,成为学子们羡慕的对象。有人曾请教她的学习经验,她将其总结为六个字:专心、反省、爱好。除了在听课的时候专心致志,从不走神之外,平时做错的题她都会反复研究,直到不再出错。最关键的是,她非常热爱读书,在她年幼时,父母就帮她订阅了各种画报和绘本。她看不懂的时候,父母就会引导她看图,给她讲其中的故事,让她逐渐对阅读产生了浓厚兴趣。

从小到大,她一直保持着足够的阅读量,读书早已成为了她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提起阅读的经历,谢欣颖表示,从书中读到的很多励志故事,给她带来很深的启发,其中的人物也成了她的榜样,让她养成了不服输的性格,锻炼了她做事专注的能力。

学霸的经验背后,似乎正印证了那句老话:得语文者得天下,常阅读者积好运。阅读,不仅能成就一个人的学业,也能帮助每个人遇见更好的自己。就像北野武说的那样:

读书的路上,就是为自己人生添砖加瓦的过程,书读多了,认知丰富了,每一步走得才会更从容。

作家莫言也曾提到过自己的读书经历:他童年的时候,看“闲书”就是最大的乐趣。因为那时候他体力较差,不太喜欢和村里的孩子追逐打闹,无事可做时,就以书为伴。从《封神演义》到《三国演义》《水浒传》《钢铁是怎样练成的》,各种各样的书,一点一滴丰富了他的童年时光。

后来,他又仔细研究了《新华字典》《中国通史简编》,在阅读上有了更多的体验。在担任图书管理员期间,他看完了图书馆里1000多册文学书籍,为后来的写作奠定了扎实的基础。正是因为有了这些读书的经历,才让他写出了那么多优秀作品,改变了人生轨迹。

人与人的差距,往往不是一瞬间拉开的,而是在日积月累的过程中,由量变带来质变的。书法家颜真卿在《劝学》中说:

有多少人,年少时不知阅读的好处,等到一切已成定局才领悟到读书的意义。有多少孩子,一拿起手机就清醒,一捧起书就犯困,殊不知,未来的结局早已埋下伏笔。

爱读书和不爱读书的人,过的是不一样的人生。坚持阅读和偷懒放纵的孩子,得到的是不同的人生答案。孩子,趁一切还来得及,记得告诉自己:你读过的每一本书,积累的每一个知识,都会在每一场大考上,助你一臂之力。

3

致家长:

最好的家庭教育离不开陪伴、阅读和习惯

《中国诗词大会》上,武亦姝出口成章,屡战屡胜,一举夺得冠军,让同台的对手称赞不已。她的成长路上,不仅有着优异的成绩,以613分的高考成绩(上海高考满分660分)考进清华大学,还写得一手好字,拥有超强的知识储备量。

然而小时候的武亦姝,其实并不是人们常说的“别人家的孩子”。上小学时,她不喜欢学习,一心只想着玩,对待作业应付了事,学习成绩经常垫底。她的父母为此甚是苦恼,于是想尽一切办法帮其改正学习和生活习惯。

后来,武亦姝的妈妈受到朋友的启发,突然醒悟:父母唯有做好自己,才能潜移默化地给孩子积极正面的影响。从那时起,武亦姝的父母便戒掉了娱乐活动,开始阅读各类书籍,放下手机,陪着武亦姝一起解读名著,玩诗词接龙。在这样充满书香气息的环境下长大,武亦姝渐渐爱上阅读,养成了良好的学习习惯,成长为名副其实的诗词才女。

教书的是老师,但育人的是父母。每一个横空出世的孩子,背后往往都站着奋力托举的父母。所有出色的孩子,都离不开父母长年累月悉心的培养,耐心的引导,用心的陪伴。

好的教育,离不开习惯的培养,真正的自律,从养成好习惯开始。而真正厉害的父母,都懂得从4件小事做起,陪孩子养成阅读的好习惯。

1. 给孩子买书,帮助孩子制定阅读目标

俗话说得好:兴趣是最好的老师,热爱是最大的动力。先从孩子感兴趣的书籍开始,在阅读上做好投资。在孩子年龄还小时,不要逼着他去理解那些晦涩难懂的名著,可以先从故事讲起,父母读给孩子听,帮助孩子理解其中的意味。每年帮助孩子定好阅读目标,读多少本书,一点一滴做好积累。

2. 父母以身作则,培养阅读习惯

心理学家威廉·詹姆士有句话说得很对:

父母应该做好镜子,在孩子学习的时候,暂时停止刷视频等各种娱乐活动。从现在开始,放下手机,陪孩子一起阅读,给家里营造出浓浓的书香气,孩子就会慢慢爱上读书。

3. 分享阅读感受,及时做好记录

闲暇时光,记得多和孩子交流从书籍中读到的故事,获取的知识点。父母也可以给孩子多推荐优质书籍,引领孩子走进更丰富的世界。不管从书籍里获得的是快乐、悲伤、励志、愤怒,都是人生中宝贵的一课。亲子之间多分享,也有利于孩子对书籍的兴趣更加浓厚。

4. 帮助孩子提高专注力,主动学习

即使放假期间,也不能荒废学习,父母要监督孩子保质保量地完成功课,同时鼓励孩子大量阅读,扩充知识量。学就学个踏实,玩就玩个痛快。阅读时间记得让孩子远离手机,避免干扰,保持高效学习。

很认同一个观点:

请告诉孩子:多学一点知识,就少说一句求人的话;多读一本好书,就能活得更加自在。请告诉孩子:时光无法重来,读书的最佳时机一旦错过,就再难以弥补。想要获取更高层次的认知,阅读,就是最便捷的办法。想要拓宽自己人生的道路,阅读,无疑是最好的选择。

本文首发中学生听书 (ID:tingshu2018),中小学免费有声平台,听海量必读名著、必背古诗词。百万父母的教育宝典,更多教育干货文章,欢迎关注我们。

喜欢今天的文章,别忘了在文末右下角点个 “在看”

并转发给更多人看哦~

— END —

因为微信公众号改革了推送机制

如果不常点开则会晚收到我们的推送

我们想产出更有价值的文章

请关注并星标当代教育家传媒”

不再失联

点击下方查看往期精彩好文↓ ↓ ↓

中国教育人绝对不能错过!108公里的戈壁徒步挑战赛即将开始

引领名校突围!这位校长守正出奇,令人惊叹……

封面人物 | 芬兰驻华教育参赞访问这所学校后,由衷感叹:我闻到了幸福教育的芬芳

封面人物丨聂明智:用一生的时光,打造教育的理想国

标签:

x 广告
x 广告

Copyright © 2015-2023 亚洲消费新闻网版权所有  备案号:京ICP备2021034106号-51   联系邮箱:5 516 538 @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