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生活 >

退一步海阔天空?仁爱礁退半步的后果——台湾同胞也在看着我们

发布时间:2023-08-21 22:43:19 来源:探索日记

01关于仁爱礁

仁爱礁是珊瑚环礁形成的一座岛屿。仁爱礁由六个大小不等的岛礁组成,其环礁顶部面积约有51.62平方公里。

为了做一个比较,我们可以拿两个参考物来做一个比对。仁爱礁的面积大约有六个杭州西湖湖面面积那么大(西湖的湖面面积约为6.39平方千米),比甘肃省景泰黄河石林国家地质公园的总面积还要稍微大一点(注:景泰黄河石林国家地质公园约为50平方千米)。


(相关资料图)

仁爱礁是南沙群岛中最大的环礁之一。

环礁中部位置有一个约近30平方公里的湖,礁盘四围有多处礁门可供中小型船只出入。

仁爱礁距离中国海南岛超过1000千米以上,距离我国台湾省控制的太平岛大约有200千米样子,距离菲律宾的巴拉望岛约200千米,但是距离我国的美济岛,大概只有30多千米的样子。

仁爱礁拥有非常丰富的油气资源和可以利用的渔业资源。正是因为这些特点,菲律宾一直对这个岛屿虎视眈眈。

02退一步海阔天空还是退一步万事成空?

仁爱礁自古就是我国渔民最早发现和开发使用的重要渔场之一,同时也是重要的避风港。

但是,因为仁爱礁距离菲律宾的位置非常近,因而经常受到菲律宾各方面的干扰。

菲律宾方更是于1999年5月9日这一天,以非法的不可告人的理由将一艘破败不堪的“马德雷山”号登陆舰“坐滩”在仁爱礁!最终导致了如今的困局。

那么,关于仁爱礁,我们究竟是该退让还是寸步不让呢?

目前来看,大致上有两种主张:

1)一种是主张退一步,也就是他们认为的,退一步海阔天空。

关于退一步的理由,大致是这么样的。他们认为,为了一个岛屿大动干戈没有必要,而且这个岛屿离大陆的距离太遥远,其所花费成本太大。

这里不仅有开发的成本,还有守护、维护的各种成本,而且,其实际利益的产出也不成比例。

同时,该主张也声称,太过强硬会丢掉朋友,引发地区冲突和紧张局势,而后果则可能无法控制,对双方没有实际好处。

持这一主张的人,大多数是一些学者温和派,也有一部分高知分子、专家,以及资本派等在里面。这些人当中不乏一些实力派,他们的观点认为,需要营造一种和谐的气氛,也可以保持资本和资产不缩水。

同时,他们认为通过“仁道”可以行至四方。

2)另一种则主张不可退让,认为退一步会造成万事成空的结局。

关于不可退步的理由,大致上是这样的。他们认为,菲律宾一直以来都是“柿子都挑软的捏”、“吃软怕硬”。

他们声称,我们对菲律宾已经援助了许多钱和物质,但是换来的不是他们的真心,相反是“狮子大开口”——越要越多,以至于连我们的固有领土仁爱礁都想霸占。

他们强调,软弱只会换来“得寸进尺”,不会求得平安。

持这一主张的人,大多数是一些年轻的后辈和一些普通的市民,也包括一些强硬派和军旅派。他们主张要不畏强敌,敢于硬碰硬,民族精神非常高涨。

他们还认为,站在历史的舞台上就应该“有所为”,要不怕牺牲,要敢于面对各种冲突和直面冲突。保护仁爱礁必须毫不退让,哪怕花费再多的成本和代价也值得。

03仁爱礁退半步的后果

关于退让的后果,我们先来回顾一下历史。

清政府当时在面对“多国联军”几次三番入侵的时候,其实也是采取了许多退让的步骤的。什么割地啊、赔款啊,好话说尽,结果什么也没有换来?

不仅无数人被凌辱杀害,还换来了一个个屈辱丧国的条约,什么《辛丑条约》、《瑷珲条约》、《马关条约》等等,让咱们的子孙后代也在跟着承受那些数不清的重担和屈辱。

蒋介石也够“仁慈”了吧,在小日本攻占东北的时候,也是一再退让,都快退到家门口了,可是人家还是不满足啊。

所谓,人心不足蛇吞象,你就是给他再多的援助,再多的退让,只会换来一个个白眼狼。

只要想想,“各国联军”攻打北京等各地的时候,就连西班牙、比利时等那么小小的国家都能从十万八千里赶过来吃你几口大肉——仿佛把咱中国当成了一个人人可欺、躺在锅里的大肥肉,你也来一口,他也来一口。

——这就是退让的一种结果。

所以,退让半步的后果只会这样——还会有下下个半步,甚至扒了外裤不算,连内裤也要拿走。(就是极尽羞辱的意思)

04小结——许多双眼睛在看着我们

仁爱礁的价值不仅仅在于它拥有丰富的石油、自然资源以及战略价值。

其实,它还有人文资源和价值。

你做得强了,别人也就认可你了;你做得不强,别人还可能扔你几块石头,加重你更大的负担。

一根绳子不是在“强壮”的地方断,而是在“细小”的地方断,道理上或许都差不多。

仁爱礁,可以退吗?有许多双眼睛都在盯着,也包括我们台湾省的同胞也在看着我们。来自海南省的渔民似乎走在了前面,而且亲自去了一趟仁爱礁的周边。据最近8月17日的消息说,他们自发集结了200多艘渔船,掀起一朵朵浪花,向着仁爱礁的方向前进……

愿祖国繁荣昌盛,人们生活美好!

标签:

x 广告
x 广告

Copyright © 2015-2023 亚洲消费新闻网版权所有  备案号:京ICP备2021034106号-51   联系邮箱:5 516 538 @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