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要闻 >

全球今日报丨青岛市现代海洋英才⑨ | 张晓东:引领青岛海水淡化产业发展

发布时间:2023-06-17 11:26:38 来源:青岛日报社/观海新闻

青岛海水淡化有限公司副总经理、青岛百发海水淡化有限公司总经理张晓东:

引领青岛海水淡化产业发展

“青岛海水淡化发展走在国内前列。早在2006年,青岛就发布了全国第一个城市海水淡化产业发展规划。随后在全球考察、后续研讨中确定引进西班牙海水淡化技术和发展模式,支持百发海水淡化厂发展。经多年培育,目前青岛海水淡化规模达32.4万吨/日,约占全国海水淡化产能的1/6,位居国内第一。” 作为青岛海水淡化产业的亲历者、建设者,青岛海水淡化有限公司副总经理、青岛百发海水淡化有限公司(以下简称“百发公司”)总经理张晓东如是说。


(资料图)

自2008年从事海水淡化工作以来,张晓东参与了青岛代表团赴全球海水淡化考察活动,建成了全国最大的市政海水淡化项目、全国运营最为良好的海淡示范项目,引领青岛海水淡化产业从零起步走向一流。作为国内海水淡化行业领军人物,近年来,张晓东带领团队大力推进百发海水淡化二期项目建设,谋划海水淡化规模化应用及产业集群发展,聚力打造“全球第一”海水淡化产业高地,塑造我国海水淡化产业新名片。

推动百发海水淡化厂改造升级,建成全国最大市政海水淡化项目

青岛是全国最严重的缺水城市之一,人均淡水资源占有量约为全国平均水平的1/9。多年来,青岛通过引黄济青、南水北调工程来解决用水短缺问题,但随着城市规模的扩大,用水量不断攀升。在此背景下,青岛将目光瞄准身边的丰富海水资源。向浩瀚的海洋要淡水,发展海水淡化产业,成为青岛解决淡水资源紧缺问题的方向之一。

“海水由约96.5%的水和约3.5%的盐组成,海水淡化就是将海水脱盐,目前最主流的方法是反渗透膜法。”张晓东介绍,从流程上来说,海水首先进入超滤系统,经孔径30纳米左右的超滤膜,将海水中的胶体、病毒、细菌、悬浮物等物质去除,达到预处理的目的;得到初步净化的海水随后进入反渗透系统,在高压的作用下,海水中的淡水从反渗透膜中渗透出来,实现海水淡化的目的。

在青岛确定发展海水淡化产业后,2009年,由西班牙和中国企业共同投资的百发公司成立。2011年,由西班牙企业主导投资、设计、建设的百发海水淡化厂落成,2013年正式投产运营。“当时使用的是西班牙海水淡化技术,92%的设备都来自进口。”张晓东介绍,2014年,当西班牙公司撤资退出后,青岛海水淡化产业发展面临挑战。

虽然已经过去了10余年,但张晓东仍然清晰地记得当时面临的窘境。“西班牙公司撤走后,留下来的技术资料全都是英文或者西班牙文的。我们接手后,第一件事就是全部汉化,花费了约半年时间进行翻译、转化。” 张晓东回忆说,更大的困难体现在一些海水淡化关键性零部件的更换方面,当时国外并不销售给中国,国内又没有生产制造能力,因此,他们不得不自己从零开始研发。“超滤系统中的自清洗过滤器装置极易损坏,需要定期更换。经两个月自主攻关,我们研发出了同类产品,成本相当于国外产品的十分之一。” 张晓东举例说。

自2014年底百发公司由中外合资转为国有,张晓东带领技术人员进行全方位攻关,改造、升级百发海水淡化项目,实现海水淡化产水量提升近十倍,并实现了海淡水直接并入青岛市政管网与自来水掺混供水的历史性突破。目前,该项目是全国唯一一个实现满负荷运行的10万吨级海水淡化项目,是全国最大的市政海水淡化项目、全国运营最为良好的海淡示范项目。

“吨水电耗水平是评价一座海水淡化厂发展水平的最重要指标。西班牙主导运行百发海水淡化厂时,生产一吨淡水需要耗电4.5度。经我们运营,目前已经降到3.5度。”谈及百发海水淡化厂的发展,张晓东难掩自豪。目前,百发海水淡化厂单日产水量最高达到10.5万立方米,海淡水约占青岛市区供水的10%,累计供水已超1.4亿吨,极大缓解了青岛淡水短缺的局面。

加快海水淡化规模化国产化进程,聚力打造 “全球第一”产业高地

百发海水淡化厂的成功运行,开创了青岛海水淡化规模化应用的先河,极大带动了青岛以及我国海水淡化产业的发展。近年来,张晓东还牵头实施青岛董家口海水淡化项目、百发海水淡化二期项目,加快海水淡化规模化国产化进程,聚力打造 “全球第一”产业高地。

“2016年,针对青岛董家口经济区内青岛特钢、海湾化学、金能化学等重点工业企业离主供水系统较远、用水难问题,我们将在百发海水淡化厂积累的经验进行推广、复制,开工建设青岛市第二个10万吨级海水淡化项目——青岛董家口海水淡化项目。” 张晓东介绍,这是全国首个自主设计、自主建设、自主运营的十万吨级海淡厂,仅用10个月建成通水,创造了国内外同等规模海水淡化项目建设速度之最;推动多种关键技术及装备实现国产化,吨水电耗水平降至2.5度,达到世界先进水平,被国家发改委确定为“反渗透膜材料研发与产业化及应用示范项目”。

海水淡化20万吨/日,还谈不上规模化。2021年,10万吨级青岛百发海水淡化厂扩建工程(二期)开工。经过约一年施工,二期项目建设完成。至此,百发海水淡化厂产能达到20万吨/日,标志着国内最大的海水淡化市政供水示范项目再升级,青岛海水淡化规模化应用迈上新台阶。张晓东表示,以百发海水淡化厂和青岛董家口海水淡化厂为支撑,目前青岛海水淡化化规模达到34.1万吨/日,居全国同类城市首位。

“我们还在探索海岛船舶等新应用场景,在即墨区大管岛、小管岛等海岛规划建设规模约400吨/日的海水淡化项目,牵头研发用于海岛和船舶的小型海水淡化装置,已在青岛市内外多个项目上实现市场化应用。” 张晓东补充说。

青岛海水淡化规模在不断扩大,海水淡化产业的国产化也在不断提升。“百发海水淡化二期的设备共有4万多台(套),部分关键装备和核心部件已实现国产化,总体国产化率达76%。” 张晓东强调,也应该看到,海水淡化最关键的三大部件反渗透膜、高压泵和能量回收装置,目前国产产品与国外相比还有一定差距,“针对这些不足,我们也在布局。例如,百发海水淡化二期所使用的反渗透膜,一组拟使用国产产品,旨在通过并行运行,寻找差距并不断优化,最终实现国产化替代。”

海水含盐量约3.5%,一吨海水最多能淡化出0.965吨淡水。“以往海水淡化后产生的浓盐水,我们都不会再利用。而经研究发现,浓盐水中含有宝贵的元素,从中提取溴和锂等,具有很大的经济前景。” 张晓东表示,他们正在加快实施全球首个海水提锂项目,不断延伸海淡产业链。

聚力打造 “全球第一”海水淡化产业高地,张晓东带领企业还有其他前瞻布局。他说,企业正与李沧区政府共同谋划建设全球首个海水淡化特色产业园,将引入海水淡化、水环境上下游产业,打造“六区、三平台”,吸引海水淡化上下游产业链企业集聚青岛。

深耕海水淡化产业,张晓东仍然走在探索创新的路上。(青岛日报/观海新闻记者 李勋祥/文 韩星/视频)

责任编辑:孙飞

(作者:李勋祥 韩星)

标签:

Copyright © 2015-2023 亚洲消费新闻网版权所有  备案号:京ICP备2021034106号-51   联系邮箱:5 516 538 @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