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要闻 >

博石高科IPO:产能利用率下降且存货激增,向关联方高价采购遭质疑

发布时间:2023-06-20 10:36:43 来源:云掌财经发现网

博石高科产能利用率下降,存货占比攀升,向关联方高价采购令交易公允性遭受质疑。

6月2日,安徽博石高科新材料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博石高科”)递交招股书,拟在深交所创业板IPO上市,此次发行由东海证券承销保荐。

据悉,博石高科本次拟募集不超过8810.17万股,募集资金为5.51亿元,本次发行所得的募集资金扣除发行费用后将用于新一代锰基正极材料建设项目、研发中心建设项目,以及补充营运资金。


(资料图片仅供参考)

值得注意的是,博石高科产能利用率下降,存货占比持续攀升。不仅如此,公司还向关联方高价采购,其交易价格是否具备公允性也是上市路上的焦点问题。

针对上述问题,发现网向博石高科发送采访函请求释疑,但截至发稿,博石高科并未给出合理解释。

产能利用率下降,存货占比持续攀升

公开资料显示,博石高科是一家专注于锰基正极材料研发、生产和销售的高新技术企业,主要产品为锰酸锂,包括容量型锰酸锂、动力型锰酸锂、倍率型锰酸锂,可应用于电动两轮车、3C数码、电动工具、新能源汽车和储能等领域锂电池的制造。

值得关注的是,目前博石高科的产能利用率出现骤降现象。招股书显示,2020年-2022年(以下简称“报告期”),博石高科的产能利用率分别为88.70%、94.08%和58.87%,其中2022年呈断崖式下降。

对此,博石高科解释称,2022年是受国内经济下行、上游原材料碳酸锂价格持续上涨以及消费预期不振等因素影响,导致国内锰酸锂正极材料需求萎缩,公司产销不及预期所致。

但发现网发现,博石高科在招股书中披露,通过本次募集资金投资项目预计建设新增17280吨锰酸锂产能,届时公司产能将由现阶段的28024吨增加至45304吨。如此来看,未来,若下游市场及终端市场对锰酸锂材料的需求不能保持有效增长或公司市场开拓未能达到预期,将导致新增的产能无法完全消化,公司扩产后将面临产能利用率继续下降的可能。

然而,在产能利用率骤降的同时,博石高科的存货金额也在大幅增长。

招股书显示,报告期各期末,公司存货账面价值分别为4463.43万元、34293.13万元和66558.75万元,存货金额较大且持续大幅增长。根据发现网测算,报告期后两期,博石高科的存货余额增幅分别为674.03%和105.07%,远超同期481.25%和258.18%的营收增幅。

图片来源:博石高科招股书

从招股书来看,大量的存货也使企业的存货周转率有所降低。报告期内,公司存货周转率分别为4.91次、3.61次和4.02次,可以看出,报告期内公司的存货周转率整体处于下滑趋势,这说明企业库存商品出现滞销,资金周转也可能会出现困难。

有业内人士指出,存货高企对企业财务状况的影响是巨大的。过多的存货积压会占用大量企业资金,降低存货周转效率,这将导致企业生产经营计划很难正常运转,从而降低自身资金变现能力和偿债能力,还会增加资金链断裂的风险。

向关联方高价采购,关联交易公允性存疑

值得一提的是,博石高科在报告期内还存在多笔关联交易。

招股书显示,2020年-2022年,博石高科分别向关联方江苏新衡工业设备安装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新衡工业”)采购电力工程及设备,采购金额分别为1311.93万元、1356.70万元和16.70万元。

发现网通过企查查发现,新衡工业成立于2009年,法人为李文涛,实际控制人为董效兰持股99%,主营工业设备安装工程、水电安装工程等,但2022年的参保人数仅为1人,这说明新衡工业很有可能是个“空壳”公司。

根据招股书,2020年和2021年,新衡工业在“博石高科一期车间动力配电工程项目”、“博石高科B1-2车间高压配电及车间动力配电工程项目”中的采购价格分别为690万元、650万元,明显高于其他第三方报价的678万元、631万元,差异率分别达到1.77%、3.01%,交易难言公允。

对此,博石高科解释称,报告期内公司向新衡工业采购的设备价格及第三方供应商报价差异较小,该等关联采购具备必要性及合理性。但其间采购价格较高的定价依据是否公允、合理,其中有无利益输送、是否存在利用关联交易转移利润的情形等疑问显然有待公司进一步解释。

除此之外,在一般偶发性关联交易中,公司向关联方销售固定资产也存在着一些问题。

招股书显示,2022年,博石高科向搏实管理转让商务车一辆,含税转让价格为60万元。但是针对其转让价格,博石高科表示是参照其账面价值以及车辆实际使用情况协商确定,定价公允。而问题就在于,既然是与关联方“协商确定”,那么定价是否公允就很难说明了,其中定价与市场价是否存在较大差异也需要公司进一步解释。

业内人士表示,关联交易是公司与其关联方之间的交易,会存在关联方界定不准确、关联交易定价不公允、利益输送等交易风险问题,从而损害公司及股东利益,因此,对于拟上市公司而言,要更加注意和规范关联交易,若存在利益输送及粉饰业绩的情况,将对企业上市形成致命打击。

(记者:罗雪峰 财经研究员:刘蓓)

标签:

Copyright © 2015-2023 亚洲消费新闻网版权所有  备案号:京ICP备2021034106号-51   联系邮箱:5 516 538 @qq.com